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7:23    次浏览
首先声明,这不是一篇的文章,只想就中带有一定共识性的观点提出不同看法,或许这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本轮的理解和未来市场的判断。为何中国不会爆发在2015年1-2月股市调整阶段,不少对市场还是比较谨慎甚至悲观的。悲观的一条主要理由就是随着 , 问题将进一步凸显,有可能 被打破,或引发 。大部分人倒是对 不太担心,因为 可以通过 来解决;他们主要担心的是 ,目前的 总额估计占 比重超过130%,是全球最高的。不过,从官方披露的2014年度 来看,国有及 的 为66.56万亿元,那么与此相比,非 的负债总额大约只有16万亿元。此外,中国居民家庭的 规模尽管增长很快,但绝对量不大,一般估算占GDP比重不到40%,大幅低于 平均76%的水平。因此,在中国的债务构成中,国有企业和 部门是主要的债务主体。同时,由于国有企业的属性,也可以将这部分债务看作是有政府做 的债务,那么可以将中国的债务问题广义地看成是政府的“ ”问题。目前估算,中国政府所拥有的 (包括 、矿产和 等)是全球最大的,仅国有企业(除 )的 就超过35万亿元。居民的 水平低,意味着由于 下跌触发的信用危机不大可能出现,这就不会导致 的急剧上升。而非公 在 余额中的占比也不高,同样不会对银行的 构成太大威胁(如过去几年的钢贸事件)。剩下的就是代表政府准 的国有企业,其大 —— 的 也还是比较健康的。见顶一般都发生在 的冲高阶段观察 的几轮牛市会发现这样的规律:启动时,PPI和 都是相对较低的,故政府采取了降息 ,如1996年5月、2008年12月和2014年11月。2006—2007年那轮大牛市启动时,PPI就处在相对低点,结束时则相对高点。在 所成立至今的25年中,还没有发生过PPI为负值且没有回升迹象下牛市见顶的 。如果只是简单地从某个 与 熊牛的 性就做出判断,还是缺乏说服力的,毕竟中国股市的历史还非常短,可供分析的 不多。不过,PPI背后的 还是对判断 有一定的参考性。比如,2006年-2007年大牛市的快速见顶,实际上也是与中国 和全球经济的过热有关。如今,中国的PPI已经连续三年为负,CPI也处于历史低点, 压力仍然较大;而且,全球性的经济低迷也挥之不去。在这种背景下, 的 和 都会相对积极和宽松,对 的鼓励和忍 也会加大。尤其是在当前 负担普遍比较沉重、 难融资贵结症久治无效的情况下,通过股市融资,既可以解决融资难问题,又可以降低 率,这当然是 层乐见其成的。 A股市场发展至今,尽管 的 家数大幅上升,但仍是 的 占比超过非国有的市场,股市上涨有利于这些国有企业走出困境。因此,至少要等到 由负变正,经济明显走稳的时候, 才会开始收紧。从今年看,经济最多只能实现止跌,要回升恐怕还早。本轮 的基础是 下行吗市场上有一个被普遍 的说法是,本轮牛市在经济回落的背景下之所以能形成,是由于市场无风险利率水平的下行或下行的预期存在。确实,无论是 还是经济调 ,都将使得 水平回落。从2013年6月的“ ”至今,市场利率水平确实有所回落,这也是货币政策的宽松力度不断加大的结果。但问题是,即便2014年以来经历了两次降息和一次降准,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依旧没有得到缓解。目前的 无风险利率水平还是居高不下。有人说, 居高不下与 、 的 较高有关——如果这样的 成立,那这与利率下行是导致股市走牛的说法之间又是矛盾的。无论是无风险利率下行产生牛市还是 导致市场利率上升,都是对 现象的浅层面解释。股市上涨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居民家庭对 类 性 的上升,即居民对以 为主的 配置几乎达到上限之后,在实物资产出现 下降的背景下,加强了对 的配置,尤其是对权益类金融资产的配置。而市场利率水平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之所以还没有出现显著下行,是因为 的 没有出现逆转。为何社会资金面还是不够宽松呢?这是因为经济并没有如一些 们预期的“去杠杆”,而且 部门的 水平还在上升。尽管 杠杆率过高、泡沫化问题也已经成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 的共识,但稳增长显然比去杠杆更重要,所以 、企业和 这两年来实际上还在继续加杠杆,估计2014年这三个部门的 占 之比的上升幅度均在5%-10%之间。因此,我们看到,由政府拉动的 的增速超过20%,以弥补 和 增速的下滑;同时,居民的购房 例下调, 规模上升。而企业部门的加杠杆更多是被动的,即负债的增速超过 增速。与调 毕竟是 ,因此, 选择加杠杆也属无奈之举。的顶部必然是 非 构造出来的即便是美国这样的 的牛市,也会出现估值的非理性,更何况中国这样只有25年历史的 。相比2007年牛市的癫狂,如今 的估值水平确实有点让人望而生畏,但主板的 的估值水平还不能说太离谱,如 所对应的 目前是16倍(2007年见顶时超过40倍),至少 7-8倍市盈率水平 还在合理区间内。据说今年的前两个月 额中, 的交易额竟占了90%,所以A股是典型是 数量,且散户的扩张速度远超过机构,仅3月的新开户数量就超过400万,且60%的 是初中学历。虽然 是中国居民家庭 中 最大的, 占到配置 的65%左右,但毕竟绝大部分 还是不会在城里购房,因为买不起,但农民工是买得起 的。目前股票占中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的市值比例不足4%,这显然太低了,即便翻两番也低于台湾居民家庭的水平。如果说 的注册用户数量中有一半是无效的,那么,也有4亿用户,假如未来A股的开户数量也要达到这个规模呢?在 普及背景下的这轮牛市,很可能会出现“全民皆股”的现象。台湾 的开户数占其总 的三分之二,它也曾经经历过从1985年7月的636点至1990年超过12000点的疯狂。因此, 的顶部肯定不应该用纯粹的估值或 来判断,而是应该用 来诠释。可能台湾股市历史上的如此疯狂不会在中国股市重现,但眼下绝大部分人对牛市持续时间和对顶部的 很可能会低于今后的实际值。